Linux 文件系统精通指南

Linux 文件系统精通指南
作者:Sheryl Calish

究竟什么是“文件系统”?Sheryl Calish 介绍了这个概念以及它的实际应用

尽管内核是 Linux 的核心,但文件却是用户与操作系统交互所采用的主要工具。这对 Linux 来说尤其如此,这是因为在 UNIX 传统中,它使用文件 I/O 机制管理硬件设备和数据文件。

遗憾的是,新手通常会混淆介绍 Linux 文件系统概念的术语。术语文件系统 可以在 Linux 文件编制中互换使用,用于指代几个不同但相关的概念。除磁盘分区的具体实例外,文件系统还指代数据结构以及分区中文件的管理方法。

另新手更感困惑的是,该术语还用于指代系统中文件的整体组织形式:目录树。此外,该术语还可以指代目录树中的每个子目录,如在 /home 文件系统中。某些人认为,这些目录和子目录不能称作真正意义上的文件系统,除非它们均驻留在各自的磁盘分区上。然而,其他人却将其称作文件系统,这无疑又增添了困惑。

Linux 老手可以从上下文中理解这些术语的含义。而新手却很难在一时半会儿就辨别出这样的上下文。

本文的主要目标就是提供足够的背景知识,以帮助您辨别此术语的上下文。在阐明文件系统术语的细微差别的过程中,您还将学习如何将某些非常有用的相关工具从理论应用上升到实际应用。

本文主要介绍了 2.4 版 Linux 内核中的 Linux 磁盘分区和文件管理系统特性。此外,还介绍了 2.6 版 Linux 内核中的新特性。

磁盘分区概述

Linux 和 UNIX 中的基本文件存储单元都是磁盘分区,即将一个或多个硬盘的逻辑划分,操作系统将每个逻辑分区视为独立的磁盘。文件和文件管理系统“居住”在磁盘分区中。 Linux 将这些磁盘分区作为设备处理,进而通过 /dev 目录中的特殊文件使用文件 I/O 机制。

有两种类型的设备文件:字符/原始。两者之间的一个重要差别是,块设备被缓冲,而字符设备因为没有文件管理系统,所以不被缓冲。在 Oracle 集群文件系统 (OCFS) 推出之前,使用原始设备是提高 Oracle 数据文件分区性能的常见方法。(在本文的后续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原始设备。)

存储在磁盘最开始位置的分区表提供了该磁盘上分区的映射。可以使用 fdisk 命令查看系统的分区表。

 

# fdisk -l

Disk /dev/hda:240 heads, 63 sectors, 1940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15120 * 512 bytes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hda            1          286    2162128+   c     Win95 FAT32 (LBA)
/dev/hda2   *     288         1940   12496680    5     Extended
/dev/hda5         288          289      15088+  83     Linux
/dev/hda6         290          844    4195768+  83     Linux
/dev/hda7         845          983    1050808+  82     Linux swap
/dev/hda8         984         1816    6297448+  83     Linux
/dev/hda9        1817         1940     937408+  83     Linux

分区表中的名称 /dev/hda 至 /dev/hdd 分别代表 IDE 驱动器 1 至 4,其中 hda 代表驱动器 1,hdb 代表驱动器 2,依此类推。驱动器内的分区用数字指代,因此 /dev/hda5 是第一个 IDE 驱动器上的第五个分区。对于 SCSI 驱动器,使用了类似的命名模式:/dev/sda to /dev/sdd。

第一至第四个分区保留给主分区,第五个及随后的分区用于逻辑分区。因此,以上所示的分区表中有一个驱动器 hda,它包含一个主分区 hda1、一个扩展分区 hda2 和五个逻辑分区 /dev/hda5 至 /dev/hda9。以名称 shmfs 列出的文件系统表示根据 Linux 2.4 中的 POSIX 标准挂载为特殊文件系统的共内存文件系统。

您可能已经注意到,在 fdisk 列表中 LBA 是括在括号中的。LBA 表示逻辑块寻址,它将硬盘的柱面、块和扇区模式转换为线性块编号进行处理。

在 Linux 中,分区分为主分区、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术语主分区 是先前 x86 系统上四个分区限制的遗留产物。与 DOS 和 Windows 不同,Linux 可以从主分区或逻辑分区启动。用作逻辑分区占位符的主分区称作扩展分区。扩展分区本身拥有指向一个或多个逻辑分区(它们只是主分区的子分区)的分区表。在以上的 fdisk 列表中,hda2 就是一个扩展分区。

文件管理系统概述

要使分区后的磁盘可用,必须在其上构建文件系统。这种情况下,通常还将文件系统称作“分区类型”、“基于 磁盘的文件系统”和“文件系统类型”。实际上,可以将这些文件系统看作是文件管理系统,这是因为该称呼正体现了它们的功能:它们通过维护文件上的元数据, 使系统上的文件保持状态一致。

Linux 项目的特点之一是需要实现与每个可用实用程序的多个样式和首选设置的兼容性,而这种兼容性在可用文件管理系统的选择上体现得最为明显。Linux 内核内部的虚拟文件系统 (VFS) 实现了此选择。VFS 采用了一组可由其他文件管理系统使用的基本数据结构。这些数据结构是超级块、inode、dentry(或目录文件)和数据块。

每个分区都包含一个超级块,用于维护分区中文件系统上的信息,包括一组在每个超级块中唯一编号的 inode、空闲 inode 的数目以及 inode 总数、数据块总数、空闲数据块数和文件系统的状态。文件系统的状态有两种:干净(当文件处于未更改状态时)和(当有未写入磁盘的文件系统更改时)。超级块中的一个 inode 对应着一个文件。

除文件名外,inode 包含了有关文件的所有信息,其中包括:

 

  • 地址
  • 类型
  • 大小
  • 所有者
  • 对文件数据所在块的引用
  • 文件最后一次修改和访问的时间戳。

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查看文件的 inode:

 

$ ls -i

正如前面已经提到的,inode 只在超级块中唯一编号,且每个分区只有一个超级块,这就是硬链接无法跨越多个分区的原因。

文件名通过 dentry 对象(用户看到的是目录文件)链接到一个 inode 编号。数据块保存实际的文件数据。

Linux 支持任何具备 VFS 定义的基本函数集的文件管理系统。对于像 vfat 这样的文件管理系统,Linux 项目提供了它自己的设备驱动程序。

您可以从以下输出中看到,同的文件管理系统可以存在于同一系统的不同分区上。

 

df -T
Filesystem    Type         1K Blocks    Used      Available   Use%   Mounted on
/dev/hda6     reiserfs     4195632      2015020   2180612     49%    /
/dev/hda5     ext2         14607        3778      10075        8%    /boot
/dev/hda9     reiserfs     937372       202368    735004      22%    /home
/dev/hda8     reiserfs     6297248      3882504   2414744     62%    /opt
shmfs         shm          256220       0         256220       0%    /dev/shm
/dev/hda1     vfat         2159992      1854192   305800      86%    /windows/C

当前,Oracle 用户遇到的最常用的文件管理系统是 ext2/ext3、ReiserFS(不受 Oracle 支持)和 OCFS。以下是非 Oracle 分区主要特性的汇总表。

特性 ext2 ext3 ReiserFS3.6(不受 Oracle 支持)
最大分区大小 4TB 4TB 16TB
最大文件大小 2GB-4GB 2GB-4GB 8TB
块大小 1KB-4KB 1KB-4KB 只有 4KB
日志功能
崩溃后重新启动 非常快
用于恢复清除文件的工具
崩溃后数据的状态 良好 非常好 一般
ACL 支持
稳定性 优秀 良好 良好

由于 ext2 和 ReiserFS 均提供了用户级安全性以及更高效的磁盘空间使用等特性,因此尽管至少 ext2 确实提供了碎片整理工具,但几乎不需要这些工具。Ext2 是传统的、事实上的标准 Linux 文件管理系统。它是 Red Hat 版本 Linux 的默认文件管理系统,而 ReiserFS 是 SUSE 的默认文件管理系统。ext2/ext3 的最大文件大小实际上取决于所选择的块大小和硬件体系结构。ext2 的许多特性之一是它允许由磁盘分区决定块大小。ReiserFS 技术允许在磁盘分区中使用可变的文件大小(这是因为它基于平衡树技术而不是基于范围),因此除日志功能以外,高效的空间使用也是其设计所固有的。

日志文件管理系统(如 ext3 和 ReiserFS)记录对文件系统元数据:inode、空闲块分配映射、inode 映射等的更改。当系统崩溃时,可以通过此方式检查日志以获得最近修改的元数据,从而确保快速恢复文件系统。此功能对大型系统尤其重要。如果没有此功能,则 在出现硬件故障后,对于 ext2 等文件系统,需要在重新启动时运行 fsck 工具。对于大型文件系统,此过程可能要花费几个小时。

当然,记录日志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即需要在处理时间和恢复之间寻求一个平衡。对于 ext3,可以选择日志记录模式,这些模式允许在寻求上述平衡时做出某些自主决定。journal 模式(记录所有文件系统数据,包括数据块和元数据)是最安全但也是最慢的模式。默认模式(称作 orderd)只记录元数据,但在写元数据之前先将数据块写入磁盘,从而在快速恢复和快速性能之间取得折衷。最快的模式是 writeback 模式,该模式只记录元数据。在此模式中,可能会丢失文件数据,但文件系统自身的完整性将得到维护。

在编写本文档期间,Reiser4 刚好已经发布。同 ReiserFS3.6 一样,ReiserFS4 只记录元数据。与 ReiserFS3.6 不同的是,它基于新的舞蹈树算法,此算法似乎比平衡树算法更快。它还可以扩展到使用无数个 CPU,而且在磁盘写入时具有内置加密和压缩功能。

OCFS 是 Oracle 真正应用程序集群 (RAC)、配置文件和数据库文件的指定文件管理系统。其他文件(甚至是 Oracle 软件文件)将在 ext2/ext3 或 ReiserFS 上获得更好的性能。

当前,就文件管理系统的选择来讲,共同的见解是,除少数情况外,ext2、ext3 和 ReiserFS 之间的性能基本相当。然而在各种系统的拥护者之间却爆发了激烈的争论。ReiserFS 由于能够处理可变的文件大小,因此更适用于具有许多小文件的系统。当然,如果您正要或计划在 Linux 上运行 Oracle RAC,则可能需要为 Oracle 数据文件和配置文件安装 OCFS 或使用自动存储管理 (ASM)。

除了最常见的 ext2/ext3 和 ReiserFS 文件系统以外,Linux 还支持其他本地文件系统,包括 IBM 的 jsf 和 SGI 的 xfs。对传统 UNIX 文件系统的支持包括 SYSV、BSD、Solaris、Next 和 Veritas VxFS。在各个级别支持的其他文件系统包括

 

  • Microsoft 的 fat、ntfs、vfat、fat32
  • IBM 的 hpfs (OS/2)
  • Apple 的 Macintosh hfs
  • Amiga 的 affs
  • Acorn 磁盘文件系统 adfs

请注意,Oracle 不支持某些文件系统,因此在使用这些文件系统时风险自负。

Linux 内核 2.6 版中最重要的新特性是访问控制列表 (ACL)。ACL 允许为一个或多个用户列表或用户组授予对单个文件的使用权限。其他新特性包括:

 

  • 对 CD-ROM 上使用的 ISO 9660 文件系统的增强支持
  • 可以存储在文件系统中的默认挂载选项
  • 用于加速文件搜索的索引目录
  • 对 Windows 的逻辑磁盘管理器(动态磁盘)的支持
  • 能够将 ntfs 挂载为读/写,但写仍处于试验状态
  • 对 fat12(旧 DOS 文件系统)的增强支持

处理分区和文件系统的工具

要添加一个新磁盘或调整现有磁盘的大小,您需要使用 fdiskcfdisk。尽管 cfdisk 表面上更易于使用,但 fdisk 已被证实最适用于磁盘分区。以下是有关使用 Linux 版本 fdisk 的几个原则,帮助您了解其可能得到的结果。

首先,以超级用户身份用设备名称调用 fdisk

 

# fdisk /dev/hda

The number of cylinders for this disk is set to 1940.
There is nothing wrong with that, but this is larger than 1024,
and could in certain setups cause problems with:
1) software that runs at boot time (e.g., old versions of LILO)
2) booting and partitioning software from other OSs
(e.g., DOS FDISK, OS/2 FDISK)

Command (m for help):m

可以通过使用 p(或 print)命令显示分区表。使用 nnew 命令可创建新分区;使用 wwrite 命令可把新分区表写入磁盘。输入新命令后,fdisk 需要知道您要创建逻辑分区还是主分区:

 

Command (m for help):n
Command action
l   logical (5 or over)
p   primary partition (1-4)
l
No free sectors available

Command (m for help):

您可以看到,如果没有任何空闲空间(如上所示),则您将收到以上消息。但如果有空闲空间,则 fdisk 需要知道您想要的分区号。如果输入“p”(代表主分区),则您将需要做出以下选择。

 

Partition number (1-4):

对于逻辑分区,您将需要做出以下选择

 

Partition number (5 or over):

然后,您可以输入新分区的起始柱面号。fdisk 将推荐一个默认编号,如下所示:

 

First cylinder (1-1940, default 1):1

您可以选择接受此编号。接下来,您需要输入最后一个柱面或分区大小:

 

Last cylinder or +sizeM or +sizeK(1-1940), default 5721:1G

此刻,fdisk 将假设这是一个常规 Linux 分区(由分区表“ID”列中的十六进制数字 83 标识)。可以使用 fdisk 中的 ttype 命令更改分区类型。可以使用 llist 命令取得 fdisk 的可用分区类型。以下是可用类型的部分列表:

ID System
82 Linux swap
83 Linux
85 Linux extended
8e Linux LVM

必须注意,在您运行 write 命令之前,您在 fdisk 中执行的任何操作都将是临时的—如果您出于任何原因要离开 fdisk,则这确实很有好处。

重新组织分区和文件管理系统

由于每个分区都包含各自的文件管理系统,因此调整分区大小涉及调整文件管理系统和分区的大小。因此,可用 的重新分区工具取决于所用文件管理系统的类型。对于 ext2/ext3 系统,有一些可以选择将 resize2fs 与 fdisk、GNU Parted 或 Partition Magic 结合使用。对于 ReiserFS,只能将 cfdiskresize_resiszerfs 搭配使用,这是因为 GNU Parted 对于 ReiserFS 来说仍需改进。

resize2fs 和 resize_reiserfs 都可以调整文件管理系统的大小,并要求使用单独的分区大小调整程序 — fdisk 或 cfdisk。我本人曾使用过 GNU Parted 对 ext2 分区进行重新分区。这是一个相当容易使用的程序。GNU Parted 对 ReiserFS 的支持将来会变得更稳健。Partition Magic 是一个用于 DOS 和 Windows 的商业程序,但如果从它附带的启动软盘或 CD-ROM 运行,则可以用于 Linux ext2/ext3 分区。

尽管实际的命令取决于您所要更改到的系统,但更改文件管理系统的一般过程涉及

 

  • 备份分区上的文件
  • 删除分区中的文件
  • 如果使用的是 fdisk,则可能删除一个分区以便为两个更小的分区留出空间
  • 使用相应的命令生成新文件系统。例如,要创建 ext2 文件系统,您可以使用

 

$ mke2fs /dev/hda5  15088
 
_ ..I

可以随意指定块计数,如以上命令中的 15,088。以上事件序列的唯一例外是使用以下命令从 ext2 系统移植到 ext3 系统

 

$tune2fs -j /dev/hda3

但仍应进行备份。

挂载分区

仅当具有超级用户权限的用户挂载了分区,分区才在 Linux 中可用。对于 /etc/fstab 文件中列出的 Linux 分区,系统启动时会自动挂载。对于 CD-ROM 和软盘驱动器,通常只需单击相应图标即可。

更多的资源

Linux 技术中心

OCFS

ReiserF/SReiser4

Ext2fs 主页

可与挂载选项结合使用的选项取决于文件管理系统。例如,您可以按如下方式指定 ext3 日志选项:

 

$ mount -t ext3 -o data=journaled /dev/hda9 /home

要拆下软盘或 CD-ROM,您需要在拆下它之前使用以下命令将其卸载

 

$ umount /media/floppy

在 Linux 2.4 之前,一个文件系统只能挂载一次。而现在,不限制文件系统的挂载次数。

结论

Linux 文件系统是一个多方面的概念。本讨论旨在作为根据您自己的需要对它的有用性和合意性进行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在本文的第 2 部分中,我们将介绍集群文件系统,其中包括 OCFS。

ref:www.oracle.com/technology/global/cn/pub/articles/calish_filesys.html

Linux 文件系统概述

作者:北南南北
来自:LinuxSir.Org
摘要: 本文通过文件系统的定义说起,然后通过引文简单的介绍了一下文件系统类型;对Linux常用的ext2、ext3及reiserfs 根据本人使用经验也泛泛的谈了谈,但并不是专业的。如何阅读本文,还是用马克思理论告诉我们的方法:一分为二,边看边批吧; 目录索引 一、什么是文件系统 (Filesystem) 二、文件系统的类型;
三、Linux 文件系统的选择和安全性; 四、Linux 支持的文件系统;
五、文件系统的特性;
六、在Linux中,文件系统的创建和挂载; 七、关于本文;
八、参考文档;
九、相关文档;
++++++++++++++++++++++++++++++++++++++++++++++++++++++++
正文
++++++++++++++++++++++++++++++++++++++++++++++++++++++++

一、什么是文件系统 (Filesystem);

1、常见定义方法;

什么是文件系统(filesystem),用一两句话解答出来,实在有点困难,这个问题只能留给文件系统的设计者或对文件系统精通的专业人士来答复;下面 是关于filesystem的定义是我从 Google.com 上搜索到的;下面我们分析一下,对我们来说,了解一下也有好处。如果您是专业人士,如果您有自己的定义方法,请在本文后面留言;谢谢; 定义一;
A directory structure contained within a disk drive or disk area. The total available disk space can be composed of one or more filesystems. A filesystem must be mounted before it can be accessed. To mount a filesystem, you must specify a directory to act as the mount point. Once mounted, any access to the mount point directory or its subdirectories will access the separate filesystem. 文件系统是包括在一个磁盘(包括光盘、软盘、闪盘及其它存储设备)或分区的目录结构;一个可应用的磁盘设备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文件系统;如果您想进入一个 文件系统,首先您要做的是挂载(mount)文件系统;为了挂载(mount)文件系统,您必须指定一个挂载点;一旦文件系统被挂载, freebooks.by.ru/view/ShellProgIn24h/31480175.htm

定义二;

A method of organising files on a disk, eg NTFS, FAT.
linux-ntfs.sourceforge.net/ldm/home/terms.html 文件系统是在一个磁盘(包括光盘、软盘、闪盘及其它存储设备)或分区组织文件的方法,如NTFS或FAT;
定义三;

A data structure or a collection of files. In Unix, filesystem can refer to two very distinct things, the directory tree or the arrangement of files on disk partitions. 文件系统是文件的数据结构或组织方法。在Unix中,文件系统涉及两个非常独特的事情,目录树或在磁盘或分区上文件的排列; www.emulex.com/ts/docfc/glossary.htm
定义四;

the structure of files on a disk medium which is visible via the operating system, ie the structure of files which a Unix user can see using "ls" and other tools 文件系统是基于操作系统的,建立在磁盘媒质上的可见体系结构,例如这种结构对于一个Unix用户来说可以用ls 或其它工具可以看到; www.ucolick.org/~de/deimos/glossary.html

定义五;

A software mechanism that defines the way that files are named, stored, organized, and accessed on logical volumes of partitioned memory. 文件系统是基于被划分的存储设备上的逻辑上单位上的一种定义文件的命名、存储、组织及取出的方法; www.evestigations.com/html/glossary.html

定义六;

In computing, a file system is a method for storing and organizing computer files and the data they contain to make it easy to find and access them. File systems may use a storage device such as a hard disk or CD-ROM and involve maintaining the physical location of the files, or they may be virtual and exist only as an access method for virtual data or for data over a network (e.g. NFS). 在计算机业,一个文件系统是有组织存储文件或数据的方法,目的是易于查询和存取。文件系统是基于一个存储设备,比如硬盘或光盘,并且包含文件文件物理位置 的维护;也可以说文件系统也是虚拟数据或网络数据存储的方法,比如NFS; en.wikipedia.org/wiki/Filesystem
2、理解文件系统的关健词;

0)存储介质:
硬盘、光盘、软盘、Flash盘、磁带、网络存储设备等;
1)磁盘的分割:

这是针对大容量的存储设备来说的,主要是指硬盘;对于大硬盘,我们要合理规划分区,所以要谈到硬盘的分割。硬盘的分割,Linux有fdisk、 cfdisk和parted等,常用的还是fdisk 工具,Windows和dos常用的也有fdisk ,但和Linux中的使用方法不一样。硬盘的分割工具还有第三方程序,比如PQ; 至于对分区的理解和操作请参考: 《实例解说 fdisk 使用方法》
《合理规划您的硬盘分区》
2)文件系统的创建:

这个过程是存储设备建立文件系统的过程,一般也被称为格式化或初始化,通过一些初始化工具来进行。一般的情况下每个类型的操作系统都有这方面的工具,也有 多功能的第三方工具,比如PQ。我的建议是如果您不太懂操作系统自带的工具,可以用第三方工具来切割硬盘,把硬盘分割成若干分区,然后再用操作系统自带的 工作来初始化分区,也就是格式化分区。在Linux中有 mkfs系列工具;

3)挂载(mount):

文件系统只有挂载才能使用,Unix类的操作系统如此,Windows也是一样;在Windows更直观一些,具体内部机制我们不太了解。但Unix类的 操作系统是通过mount进行的,挂载文件系统时要有挂载点,比如我们在安装Linux的过程中,有时会提示我们分区,然后建立文件系统,接着是问你的挂 载点是什么 ,我们大多选择的是/ 。我们在Linux系统的使用过程中,也会挂载其它的硬盘分区,也要选中挂载点,挂载点通常是一个空置的目录,最好是我们自建的空置目录;

4)文件系统可视的几何结构:

文件系统的是用来组织和排列文件存取的,所以她是可见的,在Linux中,我们可以通过ls等工具来查看其结构,在Linux系统中,我们见到的都是树形结构;比如操作系统安装在一个文件系统中,他表现为由/ 起始的树形结构;
[root@localhost ~]# cd /
[root@localhost /]# tree

二、文件系统的类型;
文件系统类型有很多,您可以在 《Linux 文件系统(filesystem)资源索引》 中查看;但我们在Linux中常用的文件系统主要有ext3、ext2及reiserfs ; Windows和Dos常用的文件系统是fat系列(包括fat16及fat32等)和ntfs 文件系统; 光盘文件系统是ISO-9660文件系统; 网络存储NFS服务器在客户端访问时,文件系统是nfs,这个比较特殊一点; 至于您想了解的更多,请访问您所用的文件系统的官方网站,请在《Linux 文件系统(filesystem)资源索引》 查找相应的资源,谢谢;
三、Linux 文件系统的选择和安全性;
如果做为专业人士来说,应该说哪个文件系统都是安全的;用Linuxfish的话来说“哪个文件系统的设计者都不是傻子,他们应该明白自己的作品是怎么回 事。”。做为文件系统的设计者来说,我们一般在使用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他们都应该有解决办法。但我们毕竟不是专业从事文件系统研究的,所以我们有必要 从使用角度来说明文件系统的安全性; 对于初学Linux的弟兄,一定会遇到文件系统的选择左右为难的情况,因为大多新手并不知道哪个文件系统更好;现在我们来谈谈文件系统的选择;
1、Linux操作系统安装过程中的文件系统的选择;

1)ext2 文件系统;

ext2文件系统应该说是Linux正宗的文件系统,早期的Linux都是用ext2,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大多Linux的发行版本目前并不用这个文件系 统了;比如Redhat和Fedora 大多都建议用ext3 ,ext3文件系统是由ext2发展而来的。对于Linux新手,我们还是建议您不要用ext2文件系统;ext2支持undelete(反删除),如果 您误删除文件,有时是可以恢复的,但操作上比较麻烦; ext2支持大文件; ext2文件系统的官方主页是: http://e2fsprogs.sourceforge.net/ext2.html
2)ext3 文件系统:是由ext2文件系统发展而来;

ext3 is a Journalizing file system for Linux(ext3是一个用于Linux的日志文件系统),ext3支持大文件;但不支持反删除(undelete)操作; Redhat和Fedora都力挺ext3;至于ext3文件系统的更多特性,请访问 《Linux 文件系统(filesystem)资源索引》
3)reiserfs 文件系统;

reiserfs 文件系统是一款优秀的文件系统,支持大文件,支持反删除(undelete);在我的测试ext2、reiserfs 反删除文件功能的过程中,我发现reiserfs文件系统表现的最为优秀,几乎能恢复 90%以上的数据,有时能恢复到100%;操作反删除比较容易;reiserfs 支持大文件;
4)Linux文件系统对大文件支持的对比;
请参考http://www.suse.de/~aj/linux_lfs.html Filesystem File Size Limit Filesystem Size Limit
ext2/ext3 with 1 KiB blocksize 16448 MiB (~ 16 GiB) 2048 GiB (= 2 TiB)
ext2/3 with 2 KiB blocksize 256 GiB 8192 GiB (= 8 TiB)
ext2/3 with 4 KiB blocksize 2048 GiB (= 2 TiB) 8192 GiB (= 8 TiB)
ext2/3 with 8 KiB blocksize (Systems with 8 KiB pages like Alpha only) 65568 GiB (~ 64 TiB) 32768 GiB (= 32 TiB)
ReiserFS 3.5 2 GiB 16384 GiB (= 16 TiB)
ReiserFS 3.6 (as in Linux 2.4) 1 EiB 16384 GiB (= 16 TiB)
XFS 8 EiB 8 EiB
JFS with 512 Bytes blocksize 8 EiB 512 TiB
JFS with 4KiB blocksize 8 EiB 4 PiB
NFSv2 (client side) 2 GiB 8 EiB
NFSv3 (client side) 8 EiB 8 EiB
Note Kernel Limitations: The table above describes
limitations of the on-disk format. The following kernel limits
exist:
  • On 32-bit systems with Kernel 2.4.x: The size of a file and a
    block device is limited to 2 TiB. By using LVM several block
    devices can be combined enabling the handling of larger file
    systems.
  • 64-bit systems: The sizes of a filesytem and of a file are
    limited by 263 (8 EiB). But there might be hardware
    driver limits that do not allow to access such large devices.
  • Kernel 2.6: For both 32-bit systems with option CONFIG_LBD set
    and for 64-bit systems: The size of a file system is limited to
    273 (far too much for today). On 32-bit systems
    (without CONFIG_LBD set) the size of a file is limited to 2 TiB.
    Note that not all filesystems and hardware drivers might handle
    such large filesystems.

Note in the above:
1024 Bytes = 1 KiB;
1024 KiB = 1 MiB;
1024 MiB = 1 GiB; 1024 GiB = 1 TiB; 1024 TiB = 1 PiB; 1024 PiB = 1
EiB (check http://physics.nist.gov/cuu/Units/binary.html)
Maximum Number of Partitions An IDE disk has 64 minors, one is used for the full disk and therefore 63 partitions are possible. A SCSI disk has 16 minors and therefore only 15 partitions maximal.
2、文件系统的安全性;
任何一个文件系统在专家眼中都是安全的,就象MS说Windows是安全性是可靠的类似,如果MS专家来用Windows绝对没有任何问题,毕竟人家是专家,我们是使用者;专家和使用者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因为我们不是专家,所以我们才要选择更为安全易用的文件系统,下面我们对比一下ext2、ext3和reiserfs;
1)ext2、ext3和reiserfs 文件系统自动修复能力对比;

ext2、ext3及reiserfs 都能自动修复损坏的文件系统,也都是在开机时进行。从表现来看reiserfs更胜一筹;ext2和ext3文件系统在默认的情况下是“This filesystem will be automatically checked every 21 mounts or 180 days, whichever comes first”,也就是每间隔21次挂载文件系统或每180天,就要自动检测一次。 通过实践来看ext2和ext3在auto check上是存在风险,有时文件系统开机后就进入单用户模式,并且把整个系统 “扔”进lost+found"目录,如果要恢复系统,就得用fsck 来进行修复;当然fsck 也同样存在风险;所以我们对ext2和ext3文件系统的使用,对新手来说的确需要心里准备;毕竟修复已经损坏的ext2和ext3文件系统是有困难的; 另外ext2和ext3文件系统对于意外关机和断电,也可能导致文件系统损坏,所以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是合法关机;比如执行poweroff指令来关 掉机器; reiserfs 文件系统也能自动修复,他在自动检测和修复上具有很强的功能,几乎很少出现ext2和ext3的情况,另外从速度来说他也比ext2、ext3文件系统的 速度要快; 通过我两个月的测试来看,reiserfs 对于意外断电表现最佳。为了验证reiserfs 文件系统的在意外断电的安全性上,我每天都直接断掉电源关机,但我们不应该说reiserfs 是安全的直接断电了事,直接断电有时也会造成硬盘物理损伤;reiserfs文件系统从未出现象ext2和ext3那样用手动方式来进行修复的情况。从这 方面来说reiserfs 还是极为安全的;
2)ext2、ext3和reiserfs 反删除功能对比;
从文件系统的反删除来看,ext2和reiserfs 都支持反删除,对于一般使用者来说应该是安全的,但对于保密单位来说可能意味着不安全。从反删除角度来说明文件系统的安全性,也是有两方面;昨天和 Linuxfish 讨论了这个问题,他说在Windows中引入了文件粉碎机这个可笑的工具,目的就是不让恢复已删除的文件。 如果您的工作是从事比较机密的,用ext3比较好,因为ext3一旦删除文件,是不可恢复的,虽然网上也有几个关于反删除恢复操作在ext3中,但实践来 看,并不是那么容易;因为反删除能恢复相应的绝秘资料的泄秘,所以ext3可能更适合您; 如果您是一般使用者,我还是建议用reiserfs文件系统,他支持反删除功能,反删除操作也比较容易;但也会存在一点问题。比如在Fedora或 Redhat中,有一个关于系统安全的selinux,在默认情况下,可能在reiserfs 中不支持selinux ;不过值得一说的是selinux是一个绝对庞大、功能丰富、涉及面极广的安全工具,selinux并不是一般使用者就能驾驭的了的;所以我们建议初学者 在使用Linux系统时先关掉selinux 功能;但您可以慢慢尝试熟悉使用它;在Fedora和Redhat最新的版本中,reiserfs文件系统的确是不支持selinux,所以您在 Fedora或Redhat中采用了reiserfs ,并且还想用selinux ,还是自己找解决办法,可能要打内核补丁才行;至于其它Linux发行版本是否存在这个问题,还得需要您来尝试;
四、Linux 支持的文件系统;
Linux目前几乎支持所有的Unix类的文件系统,除了我们在安装Linux操作系统时所要选择的ext3、reiserfs和ext2外,还支持苹果 MACOS的HFS,也支持其它Unix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比如XFS、JFS、Minix fs 及UFS等,您可以在kernel的源码中查看;如果您想要让系统支持哪些的文件系统得需要把该文件系统编译成模块或置入内核; 关于如何编译内核,请参考《内核管理概述》; 当然Linux也支持Windows文件系统NTFS和fat,但不支持NTFS文件系统的写入;支持fat文件系统的读写;请参考《在Fedora core 4.0 加载NTFS和FAT32分区详述》 Linux也支持网络文件系统,比如NFS等; 挂载nfs文件系统的办法是: mount -t nfs 服务器地址:/目录 挂载点 下面是一个例子,比如我在192.168.1.4的机器做了一个NFS服务器,提供192.168.1.x网段上的所有机器都可以用NFS;具体做NFS服务器的过程省略,此处只讲怎么挂载;
[root@localhost ~]# showmount -e 192.168.1.4  首先查看NFS服务器共享的文件文件夹;
Export list for 192.168.1.4:
/opt/sirnfs *  注:位于 192.168.1.4机器上的 /opt/sirnfs 目录

[root@localhost ~]# mkdir /mnt/sirnfs  注:在本地机器建一个目录,做为NFS挂载点;

[root@localhost ~]# mount -t  nfs 192.168.1.4:/opt/sirnfs  /mnt/sirnfs   注:挂载NFS;

[root@localhost ~]# df -h   注:查看本地机挂载NFS是不是成功了;
Filesystem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hda7              11G  7.4G  2.9G  72% /
/dev/shm              236M     0  236M   0% /dev/shm
/dev/hda9              22G  837M   22G   4% /opt/data
192.168.1.4:/opt/sirnfs
                       63G   47G   17G  74% /mnt/sirnfs   注:这是挂载成功后的显示;

五、文件系统的特性;
Linux文件系统的特性决定文件的属性,比如我们通过chattr +i 来避免某个文件被改动,通过chattr+i 来改其为只读文件,在ext2和ext3下是可以的,但在reiserfs 这样做是不能起任何作用的; 不同的文件系统有不同的特性,这种特性往往决定着在文件系统文件和目录的属性,这也是我为何本文的主要原因;通过本文,我能引出在Linux中文件和目录属性的的操作; 每个文件系统都有一系列的工具,包括创建、修复、备份等,值得一说的是大多文件系统都有修复工具,在您的文件系统极为正常的情况下,最好不要用修复工具来检测和修复;比如最好不要用运行fsck工具,这个工具可能会使您的系统被破坏; 请参考:《Linux 创建文件系统及挂载文件系统流程详解》
六、在Linux中,文件系统的创建和挂载;
请参考《Linux 创建文件系统及挂载文件系统流程详解》 七、关于本文; 文件系统太广,此文档的确不太好写;但还是勉强写出来,虽然并不专业;或许对Linux新手还有点帮助; 八、参考文档; http://www.suse.de/~aj/linux_lfs.html
http://www.xenotime.net/linux/linux-fs.html
... ... 九、相关文档;

ref:www.linuxsir.org/main/

Linux 文件系统剖析

按照分层结构讨论 Linux 文件系统

developerWorks
 

级别: 初级

M. Tim Jones, 顾问工程师, Emulex Corp.

2007 年 12 月 03 日

在 文件系统方面,Linux® 可以算得上操作系统中的 “瑞士军刀”。Linux 支持许多种文件系统,从日志型文件系统到集群文件系统和加密文件系统。对于使用标准的和比较奇特的文件系统以及开发文件系统来说,Linux 是极好的平台。本文讨论 Linux 内核中的虚拟文件系统(VFS,有时候称为虚拟文件系统交换器),然后介绍将文件系统连接在一起的主要结构。

基本的文件系统体系结构

Linux 文件系统体系结构是一个对复杂系统进行抽象化的有趣例子。通过使用一组通用的 API 函数,Linux 可以在许多种存储设备上支持许多种文件系统。例如,read 函数调用可以从指定的文件描述符读取一定数量的字节。read 函数不了解文件系统的类型,比如 ext3 或 NFS。它也不了解文件系统所在的存储媒体,比如 AT Attachment Packet Interface(ATAPI)磁盘、Serial-Attached SCSI(SAS)磁盘或 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SATA)磁盘。但是,当通过调用 read 函数读取一个文件时,数据会正常返回。本文讲解这个机制的实现方法并介绍 Linux 文件系统层的主要结构。




   


什么是文件系统?

首先回答最常见的问题,“什么是文件系统”。文件系统是对一个存储设备上的数据和元数据进行组织的机制。由于定义如此宽 泛,支持它的代码会很有意思。正如前面提到的,有许多种文件系统和媒体。由于存在这么多类型,可以预料到 Linux 文件系统接口实现为分层的体系结构,从而将用户接口层、文件系统实现和操作存储设备的驱动程序分隔开。

文件系统作为协议
另一种看待文件系统的方式是把它看作一个协议。网络协议(比如 IP)规定了互联网上传输的数据流的意义,同样,文件系统会给出特定存储媒体上数据的意义。

挂装

在 Linux 中将一个文件系统与一个存储设备关联起来的过程称为挂装(mount)。使用 mount 命令将一个文件系统附着到当前文件系统层次结构中(根)。在执行挂装时,要提供文件系统类型、文件系统和一个挂装点。

为了说明 Linux 文件系统层的功能(以及挂装的方法),我们在当前文件系统的一个文件中创建一个文件系统。实现的方法是,首先用 dd 命令创建一个指定大小的文件(使用 /dev/zero 作为源进行文件复制)—— 换句话说,一个用零进行初始化的文件,见清单 1。


清单 1. 创建一个经过初始化的文件
                
$ dd if=/dev/zero of=file.img bs=1k count=10000
10000+0 records in
10000+0 records out
$

现在有了一个 10MB 的 file.img 文件。使用 losetup 命令将一个循环设备与这个文件关联起来,让它看起来像一个块设备,而不是文件系统中的常规文件:

$ losetup /dev/loop0 file.img
$

这个文件现在作为一个块设备出现(由 /dev/loop0 表示)。然后用 mke2fs 在这个设备上创建一个文件系统。这个命令创建一个指定大小的新的 ext2 文件系统,见清单 2。


清单 2. 用循环设备创建 ext2 文件系统
                
$ mke2fs -c /dev/loop0 10000
mke2fs 1.35 (28-Feb-2004)
max_blocks 1024000, rsv_groups = 1250, rsv_gdb = 39
Filesystem label=
OS type: Linux
Block size=1024 (log=0)
Fragment size=1024 (log=0)
2512 inodes, 10000 blocks
500 blocks (5.00%) reserved for the super user
...
$

使用 mount 命令将循环设备(/dev/loop0)所表示的 file.img 文件挂装到挂装点 /mnt/point1。注意,文件系统类型指定为 ext2。挂装之后,就可以将这个挂装点当作一个新的文件系统,比如使用 ls 命令,见清单 3。


清单 3. 创建挂装点并通过循环设备挂装文件系统
                
$ mkdir /mnt/point1
$ mount -t ext2 /dev/loop0 /mnt/point1
$ ls /mnt/point1
lost+found
$

如清单 4 所示,还可以继续这个过程:在刚才挂装的文件系统中创建一个新文件,将它与一个循环设备关联起来,再在上面创建另一个文件系统。


清单 4. 在循环文件系统中创建一个新的循环文件系统
                
$ dd if=/dev/zero of=/mnt/point1/file.img bs=1k count=1000
1000+0 records in
1000+0 records out
$ losetup /dev/loop1 /mnt/point1/file.img
$ mke2fs -c /dev/loop1 1000
mke2fs 1.35 (28-Feb-2004)
max_blocks 1024000, rsv_groups = 125, rsv_gdb = 3
Filesystem label=
...
$ mkdir /mnt/point2
$ mount -t ext2 /dev/loop1 /mnt/point2
$ ls /mnt/point2
lost+found
$ ls /mnt/point1
file.img lost+found
$

通过这个简单的演示很容易体会到 Linux 文件系统(和循环设备)是多么强大。可以按照相同的方法在文件上用循环设备创建加密的文件系统。可以在需要时使用循环设备临时挂装文件,这有助于保护数据。




回页首


文件系统体系结构

既然已经看到了文件系统的构造方法,现在就看看 Linux 文件系统层的体系结构。本文从两个角度考察 Linux 文件系统。首先采用高层体系结构的角度。然后进行深层次讨论,介绍实现文件系统层的主要结构。




回页首


高层体系结构

尽管大多数文件系统代码在内核中(后面讨论的用户空间文件系统除外),但是图 1 所示的体系结构显示了用户空间和内核中与文件系统相关的主要组件之间的关系。


图 1. Linux 文件系统组件的体系结构
图 1. Linux 文件系统组件的体系结构

用户空间包含一些应用程序(例如,文件系统的使用者)和 GNU C 库(glibc),它们为文件系统调用(打开、读取、写和关闭)提供用户接口。系统调用接口的作用就像是交换器,它将系统调用从用户空间发送到内核空间中的适当端点。

VFS 是底层文件系统的主要接口。这个组件导出一组接口,然后将它们抽象到各个文件系统,各个文件系统的行为可能差异很大。有两个针对文件系统对象的缓存(inode 和 dentry)。它们缓存最近使用过的文件系统对象。

每个文件系统实现(比如 ext2、JFS 等等)导出一组通用接口,供 VFS 使用。缓冲区缓存会缓存文件系统和相关块设备之间的请求。例如,对底层设备驱动程序的读写请求会通过缓冲区缓存来传递。这就允许在其中缓存请求,减少访问 物理设备的次数,加快访问速度。以最近使用(LRU)列表的形式管理缓冲区缓存。注意,可以使用 sync 命令将缓冲区缓存中的请求发送到存储媒体(迫使所有未写的数据发送到设备驱动程序,进而发送到存储设备)。

什么是块设备?
块设备就是以块(比如磁盘扇区)为单位收发数据的设备,它们支持缓冲和随机访问(不必顺序读取块,而是可以在任何时候访问任何块)等特性。块设备包括硬 盘、CD-ROM 和 RAM 盘。与块设备相对的是字符设备,字符设备没有可以进行物理寻址的媒体。字符设备包括串行端口和磁带设备,只能逐字符地读取这些设备中的数据。

这就是 VFS 和文件系统组件的高层情况。现在,讨论实现这个子系统的主要结构。

主要结构

Linux 以一组通用对象的角度看待所有文件系统。这些对象是超级块(superblock)、inode、dentry 和文件。超级块在每个文件系统的根上,超级块描述和维护文件系统的状态。文件系统中管理的每个对象(文件或目录)在 Linux 中表示为一个 inode。inode 包含管理文件系统中的对象所需的所有元数据(包括可以在对象上执行的操作)。另一组结构称为 dentry,它们用来实现名称和 inode 之间的映射,有一个目录缓存用来保存最近使用的 dentry。dentry 还维护目录和文件之间的关系,从而支持在文件系统中移动。最后,VFS 文件表示一个打开的文件(保存打开的文件的状态,比如写偏移量等等)。

虚拟文件系统层

VFS 作为文件系统接口的根层。VFS 记录当前支持的文件系统以及当前挂装的文件系统。

可以使用一组注册函数在 Linux 中动态地添加或删除文件系统。内核保存当前支持的文件系统的列表,可以通过 /proc 文件系统在用户空间中查看这个列表。这个虚拟文件还显示当前与这些文件系统相关联的设备。在 Linux 中添加新文件系统的方法是调用 register_filesystem。这个函数的参数定义一个文件系统结构(file_system_type)的引用,这个结构定义文件系统的名称、一组属性和两个超级块函数。也可以注销文件系统。

在注册新的文件系统时,会把这个文件系统和它的相关信息添加到 file_systems 列表中(见图 2 和 linux/include/linux/mount.h)。这个列表定义可以支持的文件系统。在命令行上输入 cat /proc/filesystems,就可以查看这个列表。


图 2. 向内核注册的文件系统
 图 2. 向内核注册的文件系统

VFS 中维护的另一个结构是挂装的文件系统(见图 3)。这个结构提供当前挂装的文件系统(见 linux/include/linux/fs.h)。它链接下面讨论的超级块结构。


图 3. 挂装的文件系统列表
 图 3. 挂装的文件系统列表

超级块

超级块结构表示一个文件系统。它包含管理文件系统所需的信息,包括文件系统名称(比如 ext2)、文件系统的大小和状态、块设备的引用和元数据信息(比如空闲列表等等)。超级块通常存储在存储媒体上,但是如果超级块不存在,也可以实时创建 它。可以在 ./linux/include/linux/fs.h 中找到超级块结构(见图 4)。


图 4. 超级块结构和 inode 操作
 图 4. 超级块结构和 inode 操作

超级块中的一个重要元素是超级块操作的定义。这个结构定义一组用来管理这个文件系统中的 inode 的函数。例如,可以用 alloc_inode 分配 inode,用 destroy_inode 删除 inode。可以用 read_inodewrite_inode 读写 inode,用 sync_fs 执行文件系统同步。可以在 ./linux/include/linux/fs.h 中找到 super_operations 结构。每个文件系统提供自己的 inode 方法,这些方法实现操作并向 VFS 层提供通用的抽象。

inode 和 dentry

inode 表示文件系统中的一个对象,它具有惟一标识符。各个文件系统提供将文件名映射为惟一 inode 标识符和 inode 引用的方法。图 5 显示 inode 结构的一部分以及两个相关结构。请特别注意 inode_operationsfile_operations。这些结构表示可以在这个 inode 上执行的操作。inode_operations 定义直接在 inode 上执行的操作,而 file_operations 定义与文件和目录相关的方法(标准系统调用)。


图 5. inode 结构和相关联的操作
 图 5. inode 结构和相关联的操作

inode 和目录缓存分别保存最近使用的 inode 和 dentry。注意,对于 inode 缓存中的每个 inode,在目录缓存中都有一个对应的 dentry。可以在 ./linux/include/linux/fs.h 中找到 inodedentry 结构。

缓冲区缓存

除了各个文件系统实现(可以在 ./linux/fs 中找到)之外,文件系统层的底部是缓冲区缓存。这个组件跟踪来自文件系统实现和物理设备(通过设备驱动程序)的读写请求。为了提高效率,Linux 对请求进行缓存,避免将所有请求发送到物理设备。缓存中缓存最近使用的缓冲区(页面),这些缓冲区可以快速提供给各个文件系统。




回页首


有趣的文件系统

本文没有讨论 Linux 中可用的具体文件系统,但是值得在这里稍微提一下。Linux 支持许多种文件系统,包括 MINIX、MS-DOS 和 ext2 等老式文件系统。Linux 还支持 ext3、JFS 和 ReiserFS 等新的日志型文件系统。另外,Linux 支持加密文件系统(比如 CFS)和虚拟文件系统(比如 /proc)。

最后一种值得注意的文件系统是 Filesystem in Userspace(FUSE)。这种文件系统可以将文件系统请求通过 VFS 发送回用户空间。所以,如果您有兴趣创建自己的文件系统,那么通过使用 FUSE 进行开发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回页首


结束语

尽管文件系统的实现并不复杂,但它是可伸缩和可扩展的体系结构的好例子。文件系统体系结构已经发展了许多年,并成功地支持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文件系统和许多目标存储设备类型。由于使用了基于插件的体系结构和多层的函数间接性,Linux 文件系统在近期的发展很值得关注。



参考资料

学习

8个实用而有趣Bash命令提示行

很多人都对过命令行提示的重要性不屑一顾,甚至是一点都不关心。但是我却一点都不这么认为,一个好的命令行提示可以改变你使用命令的方式。为此,我在internet上找到一些非常实用,优秀,并有趣的bash的命令行提示。下面我将我最喜欢使用的一些命令行提示罗列如下。

注意  -  要使用下面这些提示,你可以拷贝粘贴这些以”PS1″打头的内容到你的终端上,为了使你的改变永久生效,还要将这些内容粘贴到你使用用户的~/.bashrc文件中去。

 

1. 在成功执行的命令上增加一个笑脸符号

这个命令提示行可能是这个命令行提示列表中最有趣的一个,但是它也依然有使用的价值。这个提示的想法是基于当你命令被成功执行,你将会得到一个笑脸作为你的命令行提示,一旦的命令执行失败,命令行提示将会换成一个哭脸。

例子:

bashprompts-happyface

代码:

PS1=”\`if [ \$? = 0 ]; then echo \[\e[33m\]^_^\[\e[0m\]; else echo \[\e[31m\]O_O\[\e[0m\]; fi\`[\u@\h:\w]\\$ “

2.更改失败命令的颜色

下面这个命令行提示是我最喜欢的命令行之一。和上一个相似,这个命令行提示的颜色会在你最后一个命令运行失败后改变,而且这个命令行长路径会缩短输入命令的空间,这个命令提示还包含了bash 每个历史命令的命令号,以方便重新提取运行。

例子:

bashprompts-hurring

代码:

PS1=”\[\033[0;33m\][\!]\`if [[ \$? = "0" ]]; then echo “\\[\\033[32m\\]“; else echo “\\[\\033[31m\\]“; fi\`[\u.\h: \`if [[ `pwd|wc -c|tr -d " "` > 18 ]]; then echo “\\W”; else echo “\\w”; fi\`]\$\[\033[0m\] “; echo -ne “\033]0;`hostname -s`:`pwd`\007″‘

3. 多行提示

如果你是喜欢命令行提示中包含完整信息的那一类人,那么下边就有一个适合于你的命令行提示。这个命令行提示信息中包含日期/时间,全路径,用户,主机,活动终端,甚至包含文件数和占用空间等。

例子:


bashprompts-informant

代码:

PROMPT_COMMAND=’PS1=”\n\[\033[35m\]\$(/bin/date)\n\[\033[32m\]\w\n\[\033[1;31m\]\u@\h: \[\033[1;34m\]\$(/usr/bin/tty | /bin/sed -e ’s:/dev/::’): \[\033[1;36m\]\$(/bin/ls -1 | /usr/bin/wc -l | /bin/sed ’s: ::g’) files \[\033[1;33m\]\$(/bin/ls -lah | /bin/grep -m 1 total | /bin/sed ’s/total //’)b\[\033[0m\] -> \[\033[0m\]“‘

 

4. 多颜色提示

这个命令行提示除了使用了不同颜色来区别不同信息外,它并没有很特别的地方。就像你看到的那样,它提供了时间,用户名,主机名,当前目录。相当少的信息,但是非常地实用。

例子:

bashprompts-4

代码:

PS1=”\[\033[35m\]\t\[\033[m\]-\[\033[36m\]\u\[\033[m\]@\[\033[32m\]\h:\[\033[33;1m\]\w\[\033[m\]\$ “

 

5.显示完整路径

这是一个良好,简洁,最小的2行提示(加上顶上的空行)。在第一行你能得到一个全路径信息,在第二行是一个用户名。如果你对每个命令提示行的空行不爽的话,你只要移走第一个\n就OK了

例子:

bashprompts-5

代码:

PS1=”[\[\033[32m\]\w]\[\033[0m\]\n\[\033[1;36m\]\u\[\033[1;33m\]-> \[\033[0m\]“

 

6. 显示后台运行任务数

这是另外的一个两行提示,但是这个两行提示具有更多的之前我们没有的信息。第一行是显示通常的user@host和全路径等信息。在第二行我们可以得到命令执行历史序号和一个后台运行任务个数信息。

例子:

 

bashprompts-6

代码:

PS1=’\[\e[1;32m\]\u@\H:\[\e[m\] \[\e[1;37m\]\w\[\e[m\]\n\[\e[1;33m\]hist:\! \[\e[0;33m\] \[\e[1;31m\]jobs:\j \$\[\e[m\] ‘

 

7. 显示路径信息

这是一个非常眩的设计。我们可以从这个命令行提示信息的第一行中获取到用户/主机,运行任务数,和时间日期等信息。在第二行我们可以得到当前目录的文件数和他们占用的磁盘空间。

例子:

 

bashprompts-7

代码:

PS1=”\n\[\e[30;1m\]\[\016\]l\[\017\](\[\e[34;1m\]\u@\h\[\e[30;1m\])-(\[\e[34;1m\]\j\[\e[30;1m\])-(\[\e[34;1m\]\@ \d\[\e[30;1m\])->\[\e[30;1m\]\n\[\016\]m\[\017\]-(\[\[\e[32;1m\]\w\[\e[30;1m\])-(\[\e[32;1m\]\$(/bin/ls -1 | /usr/bin/wc -l | /bin/sed ’s: ::g’) files, \$(/bin/ls -lah | /bin/grep -m 1 total | /bin/sed ’s/total //’)b\[\e[30;1m\])–> \[\e[0m\]“

8. My Prompt

最后这个命令提示行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使用的命令提示行。它是#7的一个修改,这个命令提示行只包含我最希望知道的信息,因此节省了它的占用空间。我偏爱两行风格,因为这样不仅可以让我看到全路径信息,而且不影响我命令输入的可视空间。

例子:

bashprompts-8

代码:

PS1=”\n\[\e[32;1m\](\[\e[37;1m\]\u\[\e[32;1m\])-(\[\e[37;1m\]jobs:\j\[\e[32;1m\])-(\[\e[37;1m\]\w\[\e[32;1m\])\n(\[\[\e[37;1m\]! \!\[\e[32;1m\])-> \[\e[0m\]“

如果你愿意共享你的命令提示行,请在将这些命令提示代码加在下面的评论中。

PS1=”\n\[\033[35m\]\$(/bin/date)\n\[\033[32m\]\w\n\[\033[1;31m\]\u@\h: \[\033[1;34m\]\$(/usr/bin/tty | /bin/sed

-e ’s:/dev/::’): \[\033[1;36m\]\$(/bin/ls -1 | /usr/bin/wc -l | /bin/sed ’s: ::g’) files \[\033[1;33m\]\$(/bin/ls -lah | /bin/grep -m 1 total | /bin/sed ’s/total //’)b\[\033[0m\] -> \[\033[0m\]”

 出处

利用LVPM将wubi-ubuntu移动到真实的硬盘分区

wubi安装的ubuntu用久了,难免会产生直接使用硬盘启动的ubuntu的想法,以去掉长期笼罩在 windows文件系统下的阴影。当然最好是直接将已有的ubuntu直接迁移到硬盘分区。因为从一个崭新的ubuntu重新安装定制使其成为一个满足自 己当前需要的操作系统,基本上是介于傻A和傻C之间的事情,因为Linux的系统定制太多太琐碎。这也是linux的一个特点,一次安装,终身使用。所以 由此也可见其稳定性。

废话不多说,直接上步骤。

总体来说,将wubi-ubuntu迁移到硬盘分区的工具是LVPM。其实该工具的说明文档非常丰富了,根本
无须再写什么Guide。只是Jacob非得让我写,念在他曾一度帮助我安装整个Ubuntu,我难以推辞。古人曰的投桃报李也不过如此了。

先准备一个空的硬盘分区。以我为例,我有3个分区,C:,D:,E:。C是windows,D,E则是两个安装了杂七杂八软件的扩展分区。 wubi-ubuntu的文件则放置在E上。我决定D作为迁移的目的分区,因为D长年没有使用了,每当看到D里面的东西除了淡淡的回忆便是浪费硬盘空间的 恼怒。

先进入wubi-ubuntu,利用apt-get install 安装gparted.然后给D分区,注意先将D卸载,否则无法对其进行分区操作。

将D分成两个区,一个是ext3,一个是swap. ext3分区用于放置ubuntu,swap则等于你的内存大小。

分区完毕,利用’sudo fdisk -l”看看分区结果。以我为例,ext3是/dev/sda4

安装迁移工具LVPM.去LVPM的网站上下载最新的deb包:http://lubi.sourceforge.net/lvpm.html。下载之后点击即可安装。

安装之后执行LVPM,其位置应该是在”应用程序->附件”或者“应用程序->系统工具”。如果不对的话,自己找找吧。

进入到LVPM的界面,选择transfer,然后选择目的地是/dev/sda4.点击确认,迁移过程便开始了。

整个过程花费一个多小时,建议干点别的事情,慢慢等吧。

迁移完毕之后,会有消息确认,点击确认,并重启系统。

然后你就进不去系统了,被挂在了grub的地方。其实没什么好惊慌的,虽然我当时是有一点点。因为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错误,搜索一下,会得到无数的答案。

在grub界面中,第一个应该是刚刚迁移后的系统。选中它,不要按回车,按”e”,进入编辑界面,然后选择第一个行”root“,再

按”e”,进入编辑界面。将root   ()/ubuntu/disks 改成root(hd0,3).注意是hd零,不是hd欧。其实就是第一块硬盘,后面的数字是分区号。如果你不是3,可以多试几次,直到找到正确的数字。编辑完后,按“b”启动该条目。

如果能顺利进去就说明改对了。

进去之后再修改/boot/grub/menu.list以达到永久效果。怎么修改,进去看看就知道啦。

到此,整个过程完毕。

谢谢大家的掌声。

免责声明:上述过程实施在9.04上,如果是其他版本比如9.10,谢绝跨省。

ref:www.isastudio.info/wordpress/